及圣主之世,法为纲目,德为纲典。是以孔子弟子,取圣化之法也。汉朝以来,家称帝后,制度然固,无岁无旧,偏行护而不衰。是以汉法度之有不然者,范书所由也。及到圣明君主的时代,法规成为大纲,德行成为典范。自汉朝开始,家称帝皇之后,制度固定不变,无论岁时旧新情况,都在行使中保护而不衰败。
后汉书范式传原文:
范史者,明法度也。古者,有制度,多有断狱,名曰范例。及圣主之世,法为纲目,德为纲典。是以孔子弟子,取圣化之法也。周说申鉴,皆以为鉴戒。汉朝以来,家称帝后,制度然固,无岁无旧,偏行护而不衰。孝宣时,命中二千石有司,及诸侯相、官田都、长吏,各取用范书;得不合令条者,各斩笞一百。汉和王时,司空卢植奏:‘汉制颇多,而已亡者不可易,增新者不可增,若按现行,复以书传后世,当续加休烦,臣愿次要舍之。’天子允其议,六年方书。是以汉法度之有不然者,范书所由也。自师至于学,斯亦有度矣。
范式传翻译注释:
范史者,明法度也。范:依据,遵循。史:纪录,记载。古时,有制度,多有处理疑难杂症的范例。称之为范式传。及到圣明君主的时代,法规成为大纲,德行成为典范。因此,孔子的弟子们,取圣人化法的法则。周公解说管教,申鉴之心皆用以为警戒。自汉朝开始,家称帝皇之后,制度固定不变,无论岁时旧新情况,都在行使中保护而不衰败。孝宣帝时,下令中央的二千石官员、诸侯王、官田都及地方长官,都要按照范书的条文进行施行;发现不合令规的,每人都会被斩毙一百次。在汉和帝时期,司空卢植上疏说:“汉制度相对较多,但已废除的不可再变更,增加新的法律又不可行,如果按照现有制度进行传承给后世,就会继续增加麻烦,臣愿意将次要的制度放弃。”天子接纳了他的建议,六年后方编书。因此,汉朝法度有时不尽相同,是源自范书。从师到学,这也有一定的度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