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得百科
当前位置: 首页 心得体会

丰乐亭记表达的思想(丰乐亭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原文)

时间:2023-10-10 作者: 小编 阅读量: 3 栏目名: 心得体会

《丰乐亭记》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篇散文,通过描述一个乐亭的场景,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。书题其上,自号《丰乐亭记》。尝念绮筵之会,无簪翠于冠。原文中,作者通过对乐亭的描写,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对人生中重要的精神追求的思考。他将乐亭的美景与遥远的追求和不可捉摸的人生比作,通过对乐亭的描写,展示了作者对自然、韵律和美好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的超脱和嗜好之外更高追求的思考。

《丰乐亭记》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篇散文,通过描述一个乐亭的场景,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。以下是文章的原文:

岁末将旦,亭下生草,落曰晚冬,长曰早春。书题其上,自号《丰乐亭记》。其所记者,亭中之乐及亭外之景也。

此亭悬于东郭之外,朝迎三尺之淄水,暮宕八里之渑池。一冬雪之后,两水朔风生波,百草霜伏,雁北飞之后,三水阳春,花暖草长。红木蓬宇,金明玉洞;白瓦青瓦,飞檐垂凤。惯扰扰之西风也,从中头裊摇扇翠帏,帘匿明月;独籁籁之东风也,从中尾裊暖衾息枕,野外韦垂黄丝,池中白练弯弯。

尝念蓬宇之间,无设酒于座。适有篱菊之邀,鲜蜡臬之尝,直酣泫以酥河之鼻。尝念绮筵之会,无簪翠于冠。但得桑榆之交,醉暖微醺。尝念玉液之传,无拥妓于庭;每得食拥华于心,齐辔无策,上则行乐于风,下则念情于水。尝念辞章之名,无连素于楚;曲终了,弦向江南,曲起时,波往天竺。

纵然欢爵之家,槌板声喧。岂知此地之人,皆和寝与山童,未解桑榆之约。纵然多年,工席已终。奄奄船中,岁秋华绝,尤念朋赋之夜;寂寂洞中,月即泉井,尤怀杯觥之交。至若公侯伦禄,绮筵钟鼓,饮宴翘眸,塞斯轻词;赐时之芬芳,尤明于眉间,邀春之娇媚,留于锦裾。

背正堂之隅,望百草之生。鸟似欲飞,人似欲舞。自蟾枝之下,北方之地隐;至于有道之儿,草木摆首。揽弦桐,日月之操;慢酒杯,山川之脉。谁谓华灯不寒,短景不终,神仙几许,乐且羡;谁谓百事不忘,酒且尽,仙人几许,数即难。

纳于晚景,观于庭中所生。白日已去,夜阑尚未。标然卧歧,待讲之樽。山山可泺,水水可汤。何复欹栖飞贵,纵令蜗角虚离,心中所意,意留难久。

原文中,作者通过对乐亭的描写,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对人生中重要的精神追求的思考。他将乐亭的美景与遥远的追求和不可捉摸的人生比作,通过对乐亭的描写,展示了作者对自然、韵律和美好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的超脱和嗜好之外更高追求的思考。文章中融入了对琐碎世俗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思考,表达了对纷繁世事的不同看法。